
©Raita Futo
事到如今,日本仍然在擁抱全球化的信仰。
但若瞧瞧其他先進國,有不少國家甚至對於全球化現象感到厭煩。英國脫歐和川普當選的發生都已經說明得很清楚。除了英國以外,在歐洲各國也時常上演,民粹主義的政黨打著反全球化的旗幟在選舉中壯大勢力。
要理解為何在這些先進國家會發生這樣的演變其實不難。這30年來,眾多先進國家為了迎合全球化,反而極度助長了貧富差距。
舉例來說,根據2018年9月11日的產經新聞指出,在現今的美國,大企業CEO的薪資收入,與平均薪資收入之差距相比是312:1,而1989年則是58:1。想必這是全球化浪潮下,貧富差距與日俱增的後果。
隨著全球化浪潮的影響,平民百姓的生活也增加了許多不安定性。像是美國勞工的平均薪資,自從1970年代後半段以後就沒有明顯增長的起色。另外在歐洲各國,也有不少夫妻因為養不起孩子,所以在生育這件事情上容易趑趄不前。或許這也是造成少子化的原因之一。
日本開啟全球化的道路是在1990年代後半。全球化對日本造成的影響與其說是貧富差距擴大,不如說是非正職員雇用陡增、實際薪資大幅下跌、中產階級的生活變得不穩定、生活水準逐漸降低等等。
明明是這樣,但為何日本總是那麼愛吹捧「全球主義」呢?為何總是盲目向著全球化路線走呢?
我想問題或許出在這個名稱的形象。
將「グローバル化」(全球化),寫成漢字就是「地球化」。從這個字面上,它帶給我們的感覺是很開放、很進步、很自由派思想、甚至視野廣闊。
特別是在戰後的日本,「與國際社會和睦相處」這個口號近乎變成是一種金科玉律的信仰。因此,「全球化」、「全球主義」這些字眼出現時,就會讓人誤以為是一種很美好、很進步、又讓人無法反駁的意識形態。
若是對全球化持反對立場,就會等著被貼上「鎖國主義者」、「民族主義者」、「落後」、「守舊」等等的標籤。
我認為「全球化」是一個曖昧模糊的詞,它並沒有完全掌握到實際的概念。明明是有很多問題的「全球化」現象,但聽起來怎麼卻好像是正面的、進步的、不得不追求的。因此,我認為似乎需要一個更能掌握實際狀況的詞來代替。
雖然以下只不過是我自己的提案,並非實際的代替說法。若把「全球主義」、「全球化」這些詞改成「跨國企業中心主義」(英文可能會稱作MNC-Centrism)、「跨國企業中心主義化」的話如何呢?即使可能有點長。
但或許這樣反而更能夠準確地表達實際的意思。
所謂的「全球化」(globalization),被定義成以下說法:「各國疆界日漸消失、在人、物品、金錢、服務等項目上,促進跨國互動往來的自由化。」
在這裡最重要的是,促進金錢(資本)互動往來的自由化。由於自由化帶來了突破國境疆界去行使資本流動的可能性,導致跨國企業的力量凌駕於國家之上。
同時,跨國企業將能夠拿對於自身有利的制度改革,去迫使國家接受。
例如,在日本時常聽到財政界大老們對政府說「若政府不降低法人稅率,那我公司只好遷移到海外。」進而迫使政府調降法人稅率。
或者是美國的跨國企業時常會對日本說「為了因應全球化時代,並且在全球性競爭脫穎而出,日本政府勢必實行勞動改革。」、「為了克服嚴重的人手不足問題,應該要廣納移民外勞。」、或者是什麼「若想要以觀光立國,就應該要把賭場合法化。」等等的言論來要求日本政府進行對他們有利的改革。
假如,政府無視這些「改革」,跨國企業就會說「夠了,反正就離開日本。」、「不會再投資日本了,改投資新加坡。」等等的狠話,迫使政府屈服。
不只日本,其他國家也一樣,若是這樣被跨國企業要求,政府當然只能勉為其難的答應。因為如果企業出走或投資進不來的狀況發生,國家經濟恐怕是無法運轉。
也就是說,因為全球化助長了自由的跨國往來,進而讓跨國企業的影響力超越國家之上。
在先進國家,民主主義通常是國家的決策方向。但現在已演變成:跨國企業 > 民主主義
在這樣的結果下,自從全球化在1990年代正式啟動以來,幾乎所有國家原本該有的進程和決策方向都被改變,取而代之的是逐漸形成讓跨國企業人士(經營者或投資者)獲利的結構。
在現今世界各國中,一個國家的水準也總是以跨國企業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觀點,來進行評價或排行。
例如,國家本身時常以不知其所以然的「國際競争力」作為指標被檢測、被排行。在一切都以跨國企業是否易於獲得企業利潤的標準下,各國被迫相互競爭。
在這樣的情形下,各國為了使排名上升,不惜邁進所謂的「改革」。
在日本國內,有越來越多的領域,也逐漸開始被捲入跨國企業所壟斷的競爭。
例如,在教育場域裡時常高喊著「全球人材」的養成,但所謂「全球人材」充其量不過是跨國企業可以隨意任用的人材。關於教育機關如何培養全球人材,也就是如何提供跨國企業易於行使商業活動的環境變得重要。
若是被跨國企業判斷為不合格,就會被要求進行改革。那些扎根於土地上的風俗習慣、傳統、法律就有可能漸漸不被重視。
在日本使用國家母語的日文,明明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但卻被視為是一種問題。而英語化教育越來越成為顯學中的顯學。
事實上,所謂的「全球化」,顧名思義就是讓跨國企業的支配力無限上綱地壯大。因此稱它為「跨國企業中心主義化」,而非「全球化」。如此一來,或許就能發現其背後的諸多問題。
原文出自「新經世濟民新聞」
譯:伊藤由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