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台日文史

台灣、山口、長谷川謹介

廖明睿提供。(翻攝自薰風第12期)

 

縱貫鐵路通車已歷經百年。從日本跨海抵達高雄港,連結台灣南北三百公里的橘色車輛每日穿梭著。說不定,長谷川謹介正從台灣上空守護著這一切。

 

由於同鄉之故,我收到了撰寫關於長谷川謹介的邀稿。但對於鐵道不太熟悉的我,起初感到些許畏懼。然而若透過位於日本本州邊緣的山口縣和台灣,再加上從這兩地和鐵道之間的關聯去談的話,我想或許可以寫點什麼。

日本鐵道之父井上勝。(翻攝自薰風第12期)

 

提到山口縣的鐵道,就不能不談被稱為「日本鐵道之父」的井上勝(一八四三~一九一〇)。他出生於山口縣靠近日本海的城下町「萩市」,並於二十歲時和日本首位總理大臣伊藤博文等人秘密出航前往英國(被稱為長州五傑)。井上勝在英國習得礦山技術,歸國後獻身於日本的鐵道事業,除了於故鄉萩車站的廣場之外,在東京車站的丸之內廣場亦能看見他的銅像。首次僅以國內技術人員所完成的逢坂山隧道之開通、東海道線等幹線的鋪設、岩手縣小岩井農場的創設(小岩井的「井」來自於井上的姓氏)等等的事業之中,有一項是與同樣出身萩的飯田俊徳(一八四七~一九二三)共同創辦的「鐵道工技生養成所」。擔負起日本各地鐵道鋪設的畢業生中,其中一人就是開通台灣縱貫鐵路的長谷川謹介。

 

成為縱貫鐵路總工程師的長谷川謹介。(翻攝自薰風第12期)

 

長谷川謹介生於一八五五年,地點為山口縣的玄關「山口宇部空港」附近的厚狹郡千崎村(現山陽小野田市)。據說兒時的他,是村裡出名的孩子王,他的母親時常對周遭的人說「不知這孩子將來會變成怎樣的人」。

 

下關戰爭時的西方盟軍。(翻攝自薰風第12期)

 

十歲時出現在眼前的英、美、法、荷四國聯合艦隊對著馬關(現下關)開砲的「下關戰爭」,令少年長谷川的心中產生了莫大變化。目睹西方列強壓倒性機械文明和日本之間的落差後,他開始熱切地學習英文。

他投靠在大阪造幣局工作的兄長為治並就讀大阪的英語學校。雖然血氣方剛的本性依舊,但成績常常名列前茅,且時常研讀鐵砲、蒸汽船相關的原文書。筆者曾在某個作家的散文中讀過這樣一段話:「明治時代的人,就連一個農民身上都有著如同伊藤博文的氣魄。」長谷川成長的時代,正是多數年輕人懷抱著「由我來背負文明開化的日本」此種雄心壯志的時代。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注意到長谷川存在的人,正是同鄉的鐵道主管井上勝。井上本身也是豪爽奔放的性格,或許是在謹介身上看見了自己的影子。井上透過和謹介兄長的好友關係,向謹介推薦了鐵道工技生養成所的入學。結果謹介二話不說立即答應,成為了養成所的第一期生。養成所後來被東京帝國大學工學部所繼承。

 

縱貫鐵路工程現場(廖明睿提供)。(翻攝自薰風第12期)

 

從養成所畢業後的謹介,累積了諸如滋賀縣琵琶湖畔的柳瀬隧道、以河面寬廣水流湍急而架橋困難聞名的名古屋到大垣間的揖斐川‧長良川鐵橋工事、天龍川鐵橋、東北鐵道的鋪設等等的豐富經驗,終於被提拔為台灣縱貫鐵道的負責人(總工程師)。傳聞當時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詢問井上勝「有無人選?」時,身為師傅的井上勝回答「我只想得到長谷川謹介。」他卓越的知識、創意與現場掌握,以及關懷現場技術人員與工人的人格得到了好評。爾後,兒玉源太郎成為了謹介在台灣工作的最大支柱。

謹介遠赴台灣是在一八九九年四月。縱貫鐵路的開通規劃始於資源極度匱乏、並遭遇到在日本罕見的地形、多雨氣候、河川氾濫、熱病等等困難重重的狀況。一九〇八年,在比當初的十年計畫還要早一年舉辦的開通儀式結束後,長谷川在《臺灣日日新報》中提到了五堵隧道工程困難的變更,以及貫通大安溪和内社川之間山地的工程是前所未見的難關。

 

台北驛前的長谷川銅像(廖明睿提供)。(翻攝自薰風第12期)

 

縱貫鐵路剛完成時的路線圖(廖明睿提供)。(翻攝自薰風第12期)

 

 

 

本篇完整內容,詳見薰風2019年 Vol.12

 

 

 

栖 來光

1976年出生於山口縣,2006年起定居台北市。在台北的生活,日日如行旅,旅行即棲所。著有《在台灣尋找Y字路》、《山口,西京都的古城之美》。

Recent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