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天皇即位後的首次一般參賀
平成落幕之後,迎接的是新時代的令和。關於新元號,不知各位覺得如何?我自己認為還不錯。「れ」的發音讓人感到嶄新和起始的意象;「和」的漢字則讓人想到了昭和時代。我個人認為「令和」是一個把新舊的元素巧妙融合的元號。關於這個話題,前幾天在任教的大學,我正好與一位研究中國文學的老師小聊了一下。
與那位老師談話的過程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這新元號背後所承載的意義。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公布「令和」年號
「令和」並非出自中國典籍,而是出自日本古籍《萬葉集》。有不少民眾認為,這新元號的決定很有安倍政權的作風,當中有去中國化、強化國家主義的意涵存在。

《萬葉集·卷五·梅花歌卅二首·並序》印本中的相應段落
對於這樣的看法,那位專攻中國文學的學者表示:「確實是這樣沒錯,但事到如今,我認為沒有必要再去額外強調『去中國化』這件事。」他也質疑:「只因為新元號是取自和歌《萬葉集》,所以就等於『去中國化』嗎?」也就是說,就算日本至今為止都是從中國典籍選擇了元號,但一直以來都是自己決定元號,並且周而復始地使用它。「自己的國家大事,自己決定」,這才是真正的「去中國化」。換句話說,這是一種宣示,也是「不接受來自中國等其他國家的干涉」的強有力宣示。
原來如此,我認為那位老師的想法確實有一番道理。

繪有一般被認為是聖德太子肖像的一萬日圓鈔票
在歷史的傳統上,中國在東亞的力量非常強大,周邊國家都被認為是隸屬於中國之下的屬國。這就是所謂的「中華朝貢體系」。然而,日本從聖德太子的時代開始對這個體系產生抵抗,並開始抱持「日本和中國是對等的國家」這種國族主義的認同(獨立意志)。同時,稱呼我國的君主為「天皇」,而非用比中國皇帝低一個等級的「王」來稱呼,這也是獨立意志的體現之一。當然,元號的使用亦是同樣的道理。
公開使用獨自的元號,代表著我國不受中國支配的強烈意志。元號所承載的意義在於,對外具有獨立的標誌性,對內則具有「我們是同一個國家的共同體,因此需要促進民族凝聚」之意涵。
關於「促進民族凝聚」這個概念,近幾年經常看到令人不悅的用語叫做「高階國民」。在日本,被稱為「國民的平等性」、「凝聚力」等的共同體特徵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眾多人民所感受到的是日趨加深的社會分裂,導致這個用語變得廣為流傳。
刊登本文(日文原文)的網站「新經世濟民新聞」以三橋貴明先生為首,許多作者也時常在文章中批判這種社會分化的現象。但其實社會分化加劇的現象並非只發生在日本,它是伴隨全球化所橫生的世界級現象。
一般民眾對於全球化既得利益者的「高階國民」(如投資者和跨國企業高層)所抱持的反彈,在2016年英國脫歐和川普當選,還有去年秋天開始席捲法國的「黃背心運動」中都能夠看得出來。
平成時代的30年間,剛好和冷戰結束,到後來包括日本在內的各國都在盛行全球化的時期不謀而合。「全球化」聽起來似乎是一件好事,但事實上卻是「跨國企業中心化」。關於這點,可以參考上一篇文章〈還在講「全球化」?錯!是「跨國企業中心主義化」!〉。
所謂的全球化,是以跨國企業能否獲取極大利益為核心,並擁有重新排列組合、分化、分裂這個世界的作用。然而根據政府的說明,「令和」意指「美好和諧」之意。不管國際還是國內,我由衷希望「美好和諧」的願景能在令和的新時代實現。
以國內的部分來說,希望「高階國民」這個令人反感的用語不再被使用,並且重新恢復國民和諧、團結、共生共榮的意識。
回顧歷史,過去的日本人曾公然挑戰當時的「華夷秩序」、「冊封體制」這些以中國天朝為中心的全球主義。從那時起,日本開始稱自己的君主為天皇、決定自己的元號、展現了「去中國化」的獨立精神。我們現代人也必須認知到全球主義(跨國企業中心主義)所導致的不公不義有多麼嚴重,才能進而邁向「去全球化」的道路,恢復原本屬於我們國民該有的權利。
以國際的觀點來看,吾人也應該凸顯全球主義的荒謬性,才能夠讓各國人民享受繁榮的生活,並促使人民之間能夠互相團結、國與國之間能夠培養友好關係,進而建立一個比現行的全球主義更為和諧的世界秩序。我認為,日本必須在這個歷史進程中擔任主導地位。
原文出自「新經世濟民新聞」
譯:伊藤由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