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明睿提供)
臺南郵便局堪稱台灣史上的建築經典,與同樣優美的基隆郵便局遙遙呼應。在文化觀光日益興盛的今日,回顧臺南郵便局的誕生與逝去,衷心希望訴說著歷史記憶的經典建築別再經歷相同的悲劇。

森山松之助(1869-1949)
1869年森山松之助出生於大阪顯赫的官宦名門,其父森山茂是明治年間著名的政治家,但他終其一生淡泊名利,投身自己喜愛的建築設計,後來在臺灣時,原任臺灣總督府營繕課長中榮徹郎任滿退休,排資論輩理應輪到同期同學森山松之助接任,他卻拒絕說:「不要啦!我討厭蓋章,近藤君你來做吧!」而交棒給東大學弟近藤十郎。
森山松之助大學進入東京帝國大學工科大學建築學科(今東京大學工學院建築系),師事辰野金吾,同期畢業的同學人才濟濟,後來皆成為日本建築界棟樑。大學畢業後森山曾轉寄宿摯友血脇守之助家,血脇聘請森山設計自宅和校舍,而與血脇同為醫學專業背景的友人後藤新平,時任臺灣總督府民政長官,有次拜訪血脇,很欣賞齒科學校的新校舍和校長宅邸,詢問建築設計者是誰,從此改變了森山松之助的職業生涯及臺灣公共建築的風貌。
當時在東京已有正職工作的森山,除了老師辰野金吾的鼓勵,更因其旺盛的創作企圖心,受到後藤新平的勸誘來臺發展。後藤告知森山總督府即將舉辦日本第一個全國競圖,臺灣總督府新廳舍設計方案競選。在該案啟動前,森山便於1907年至臺灣總督府擔任囑託,而在正式任職土木部技師之前,森山已在臺灣留下許多精彩的作品,包括落成於1910年3月15日,堪稱臺灣遞信郵務建築之最的臺南郵便局。

臺南市郵便局本局(廖明睿提供)
臺南郵便局建設預算10萬圓,佔地740坪,與臺北郵便局同為一等局,下設郵便課、電信課與庶務課,業務轄區為臺南廳及阿緱廳。1907年選址於上橫街與五帝廟街間原局舍南側,舊臺南廳對面的路口,是重要的行政核心區域(後為錦町二丁目與白金町)。森山將入口設於面對交叉路口的切角,朝向未來臺南州廳新廳舍的方向。此外門廊兩側設置兩座高聳衛塔襯托主入口營造隆重感,即便在後來落成的臺南州廳,以及更高聳的御大典紀念塔望去仍相當醒目,在城市中地標意義顯著。

新築落成的臺南郵便局全景(廖明睿提供)
該郵便局外觀最鮮明的風格,也和森山後來的臺南地方法院、臺南州廳等歐陸古典系統截然不同之處,就是採用在日本俗稱「辰野式」,來自英國維多利亞時代,以紅磚為外觀主要素材的商業風格。日本在明治維新後,由英國人湯馬士・華達士(Thomas Waters)引入德國人佛德里希・霍夫曼(Friedrich Eduard Hoffmann)發明的輪窯,燒製紅磚在銀座建造現代化街道,紅磚遂被日本人視為邁入現代化的代表性建材,多用於市場、學校、醫院、銀行等供民眾使用的設施,比起以石造表情為主的行政官廳更多了一份商業繁盛的親切感。

臺灣縱貫鐵道全通式迎賓門(廖明睿提供)

臺灣總督府土木局廳舍(廖明睿提供)
為了增添紅磚壁面的表情變化,在西洋建築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原本被局部運用,做為在磚牆中加強構造強度的石材,逐漸減弱構造意義成為塑造風格的裝飾材,而森山松之助在臺南郵便局運用這兩種材料的功力,不但是他個人或臺南歷史主義公共建築最頂級的作品,放眼整個日本時代的臺灣也少有作品能出其右。

遠望臺南郵便局可見顯著的地標意義(廖明睿提供)

斜切街廓的入口與雙衛塔塑造壯麗的氣派感(廖明睿提供)
臺南郵便局兩翼主要量體的臨街立面,抬高基座使其在1、2樓間的腰線線腳高於相鄰建築,凸顯官方廳舍高於民間的位階;從內庭方向望去內廊與地面等高,即可知此為刻意為之的外在表情。但設於路口轉角的主入口門廊,卻又降低腰線高度與相鄰的民間店屋腰線等高,呼應市街尺度,開向3個方向的大門也如同民間店屋的大小,以3個輕巧的小山牆組成。這些安排看似親切歡迎民眾多加使用郵局,卻又有別於民間店家與騎樓等高的地平面,要爬上五階小階梯才得以入內,數度升降峰迴路轉的設計手法令人目不暇給。

兩翼腰線明顯高於相鄰民宅(廖明睿提供)
而統合主棟、衛塔、門廊與兩翼高低錯落量體的手法,交錯紅磚與白色仿石裝飾紋帶元素塑造設計的整體感,即是辰野式的特色。辰野金吾處理多量體組合的東京車站也採用這種方式,且森山的手法相較其師更為靈活多元,不但以帶飾將兩種高度系統的立面統整串連,還在中間山牆的牛眼窗旁延伸帶飾構成如旭日旗般的放射狀圖案,突破水平堆砌的平穩和提點設計重點,能將來自西洋的建築語彙運用至如此純熟的程度,甚至表現出日本的國族趣味,讓人由衷讚嘆森山高明的設計功力。

以西洋建築語彙表現出日本風情的臺南郵便局(廖明睿提供、王子碩上色)
戰爭時期臺南郵便局幸運逃過空襲的破壞,戰後由交通部臺南郵電局接收繼續使用,外觀並無顯著改變。然而1972年時交通部為擴建電信機房,拆除這座華美無比的郵局,反映過去忽視建築在文化及美學上的意涵。時至今日,臺南的日本時代重要建築遺產大多被視為文化資產妥善保存,同為森山松之助的作品,臺南地方法院與臺南州廳都被指定為國定古蹟並陸續完成修復及再利用。回顧太早消逝的臺南郵便局,以及曾因道路拓寬而拆除一側騎樓的勸業銀行和臺南合同廳舍,在在見證了這座充滿歷史遺產的古都,其文化資產保存意識逐漸紮根的歷程。

臺南郵便局原址現貌 © 馮大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