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於八二三砲戰時掩護運補的列星頓號航空母艦(出自維基百科)
或許我們可以這樣說,100多年前發生在橫須賀的黑船來航導致了日後的明治維新;而若非日本脫亞入歐實現近代化,現在的左營港會存在嗎?高雄港又會是什麼樣貌?
說到美國海軍第7艦隊,60歲以上的台灣人應該都耳熟能詳,甚至和這些美國大兵們有過近距離接觸。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後,韓戰隨即又在1950年6月爆發,第七艦隊於是奉杜魯門總統之命巡弋台灣海峽,救了蔣介石政權一命;1958年的金門炮戰中,第7艦隊也扮演了後勤補給的重要角色;到了1965年,隨著越戰開打,高雄市鹽埕區也迎來了空前的商機,可說是這場犧牲無數生命的殘酷戰爭中的少數受益者。而越戰結束後不久,美國於1979年和「中華民國在台灣」斷交,轉而承認代表正統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艦隊的台灣分遣隊於焉撤離,直到1996年的台海飛彈危機時,才又在柯林頓總統的命令下駛入台灣海峽。
綜觀這一甲子以來,第七艦隊可說是台灣得以長治久安的最大幕後功臣。這支擔負西太平洋及大部分印度洋防衛的強大軍事力量,在日本、韓國、新加坡都有基地設施,而其母港正是鎮守東京灣咽喉的橫須賀基地。

左起永井真人市議員、吉田雄人市長、筆者、佐藤健一宮司(宋濟達攝影)

海上自衛隊最大型的「出雲號」直升機護衛艦(宋濟達攝影)
2016年12月初,我來到了橫須賀,和屏東縣高士神社宮司佐藤健一、橫須賀市議員永井真人(鴨居八幡神社神主)一同前往橫須賀軍港遊覽船的碼頭。早上9點多,已經有不少遊客在冷風中裹著大衣等著登上今天第一班的遊覽船。10點鐘準時開放登船後,我們為了清楚觀看港內的軍艦,於是登上船頂,頗有乘風破浪的快感。在「案內人」幽默又不失專業的解說下,我們才知道今天真是選對日子了——不只海上自衛隊最新銳的「出雲」護衛艦和「蒼龍」潛艦都近在咫尺,加上前一天剛結束訓練返港的數艘分屬美日兩國的神盾艦和各式補給艦整齊排列,令船上不少軍事迷們驚呼連連,快門聲此起彼落。

海上自衛隊最新銳的蒼龍級潛艦。根據媒體報導,日本政府可能轉移部份技術協助台灣自製潛艦。(宋濟達攝影)
除了海上自衛隊最大型的出雲號之外,同樣極具看頭的就是美軍第7艦隊的航空母艦「雷根」。雷根號於2015年接替返國進行大修並更換核燃料的華盛頓號航母常駐橫須賀港,我們很幸運能在這一天巧遇出雲和雷根兩艘夢幻級的超級戰艦,尤其讓我這個台灣人格外感慨的是,自己的國家何時才能如同美日擁有自製優秀軍艦的能力?目光回到雷根號的飛行甲板上,我問在地的永井市議員船上的戰鬥機到哪去了?這才知道航母不會把戰機載回港內,而是當船駛到外海時,所有的戰機才會從同樣位於神奈川縣的「厚木海軍飛行場」飛向母艦集合。
將近一小時的「YOKOSUKA軍港めぐり」結束後,一行人沿著橫須賀市區充滿美軍風情、有著許多「橫須賀刺繡夾克」販賣店的商店街散步到由退役海上自衛官經營的「Café Marine」用餐。而即將來到這裡與我們碰面的,是當時(2016年)正準備競選連任的橫須賀市長吉田雄人。
40歲出頭的吉田市長任內最為人稱道的政績,就是在七年任內將市債削減190億日圓之多。而談到橫須賀市民與美軍的互動時,他表示被當地人暱稱為「ベース」(Base)的「橫須賀海軍設施」每年對外開放三次,基地內的學校也和當地的高校、大學有密切交流,甚至有許多美軍就把橫須賀視為第二故鄉,也因此讓基地內外的關係緊密,當地也不像沖繩有較強烈的反基地聲浪。
在餐廳老闆特別準備的鮟鱇魚火鍋被一掃而空之後,我問吉田市長除了海軍基地和著名的「海軍咖哩」之外,橫須賀這個面積大約100平方公里、人口只有40多萬的小港都,對於觀光客來說還有哪些值得一看的?尤其台灣觀光客來到橫須賀的不多,好像大多數人都跳過這裡,跑去《灌籃高手》的平交道打卡留念了。吉田市長微笑說:「大多數遊客都選擇到距離橫須賀只有30分鐘車程的鎌倉看大佛、拜神社、體驗古色古香的日本,然而橫須賀象徵了近代日本的起點,加上兩地的距離不遠,遊客們可以在一天之內完整體驗日本的兩個歷史節點,是非常值得一遊的行程,也希望能有更多台灣遊客在橫須賀駐足。」

很幸運遇到晴朗的日子,可從港內遠眺富士山。(宋濟達攝影)
以軍港形象深植人心的橫須賀,緊鄰貿易大港橫濱,兩者的角色與位置就如同僅有一山之隔的左營港和高雄港。若更近一步回朔歷史,或許我們可以這樣說,一百多年前發生在橫須賀的黑船來航導致了日後的明治維新;而若非日本脫亞入歐實現近代化,現在的左營港會存在嗎?高雄港又會是什麼樣貌?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高雄」(日語)兩字將不會在任何一張地圖上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