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亦竹繪。(翻攝自薰風第3期)
極道,也就是日本的黑社會。
這個有人說是因為「善於各種享樂」,或說根本就是米蟲般的「穀盜」而來的名詞,指的就是一般人所說的「ヤクザ」,也就是日本的流氓混混。但是這個據說源於花牌遊戲中的稱呼,卻不為這些裏社會人士所喜愛。在自稱時,這些人用得更多的是「本職」(內行人、專業的)、「筋者」(講道理的人)這種美稱。不過再怎麼樣充滿男子漢美學的稱號,都改變不了極道作為反社會團體的本質。
許多人有個天大的誤解,就是以為在日本極道是可以「公開掛牌上市」的。其實「組」這個字雖然在現代日本的確有點不太妙的語感,但實際上「組」指的是人員集合的團體單位。否則以聖德太子為「業主」、興建四天王寺的世界最古老企業「金剛組」,不就是個1600多年歷史的黑道組織?

山口組初代組長山口春吉。(翻攝自薰風第3期)
當然不是。就連名滿天下的山口組,原本也是神戶碼頭工人裏的「哥仔」山口春吉,為了不讓碼頭工人兄弟朋友們繼續被業主吃夠夠才出來組成的公司。所以嚴格說來,日本這些黑社會能夠光明正大掛牌的原因,並不是因為日本容認黑社會,而是這些組織其實都是掛著「人民團體」的外衣,和台灣兄弟們一樣都是「用公司的名字」。而且日本其實對於黑社會極不寬容,不但有「指定暴力團」的制度,更有「暴力團對策法」這種幾近違憲的法律。只要被認定是暴力團成員,不但不能租房子,甚至連銀行帳戶都不能辦。用朋友或親人的名義買車自己來開,被發現了還得以詐欺罪起訴。這就是日本黑社會面臨的現狀。
當然,每個文化都有美化這種反社會父權勢力的傾向。尤其是深受日本影響的台灣,不只一般人對日本極道充滿好奇心,就連台灣的「本職」兄弟們,也不管從刺青或是風格,都有向日本極道看齊的文化。但是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台灣的黑道是類似鄉黨文化中擬似血緣的「兄弟」關係;而同樣是擬似血緣,日本的黑社會則是繼承民俗學所說的「寄親寄子」制度,也就是在台灣我們所說的「大仔」,在日本的黑社會則是所謂的「親分」,翻成台語就是「阿爸」了。而且這種關係雖說是「擬似」,卻被放大及神聖化,所以才會有「親分只要說烏鴉是白那就是白」的說法,而不是單純只是「乾爸」、「契爸」這種微弱的認親,就像台灣的兄弟也真的是把自己的老大當成「兄哥」,而不是什麼「乾哥」或「契兄」了。
日本警察會把極道稱為暴力團,當然是因為這些反社會團體是常態性地使用暴力或恐嚇來維持其組織的威力和能量。而極道的系統分成三種,一種稱為「博徒」也就是賭博從業者;另外則是被稱為「的屋」的流動商人集團;還有被稱為「愚連隊」的不良分子集團。山口組的初代組長山口春吉雖然是以碼頭工人團體起家、爾後經過涉入「興行」(藝能企劃業)才壯大成今日的全國性規模,但就山口春吉原本作為極道在「𨑨迌」的形態,山口組應該算是博徒系統。而戰後復員的游手好閒年輕人們組成的愚連隊,則是在被的屋和博徒系統吸收後成為黑社會組織的原型。因為愚連隊這種新興團體缺乏傳統和形式,雖然其「有利益就幹」的靈活性使其找到新的出路,但想要成為以「義理人情」和「傳統男子漢」形象謀生的極道,透過上述的擬似血緣制,被歷史悠久的博徒、的屋系統吸收成為其中一員,也是必然的演變。

山口組的「兄弟盃」儀式(出自裏情報.com)。(翻攝自薰風第3期)

山口組的「兄弟盃」儀式會場(出自裏情報.com)。(翻攝自薰風第3期)

盃事中的神饌(出自裏情報.com)。(翻攝自薰風第3期)
因為這些原因,講求義理但實際上為了錢什麼都幹的極道們,外表上每個都是極端的形式主義者。所以在神明前舉行由「大人」見證的各種結盟、結親子、兄弟關係的「盃事」(さかづきごと)就變得極端重要。在由右至左掛著「八幡大菩薩」、「天照皇大神」、「春日大明神」三種神明掛軸前舉行的交盃儀式,就象徵了當事人們立下了血緣盟約。因為中央的天照皇大神是大和民族祖神;而八幡大菩薩是武家守護神;春日大明神則是貴族藤原家的氏神,藉此表現出極道堅守日本民族傳統且文武雙全的特質。掛軸前的祭壇則是依規定要擺設出以「三寶」(實為「三方」,放祭品的木製膳台)裝著的各式祭品和象徵神事的榊木(紅淡比的枝葉)及御神酒。所有參加者必須穿著「紋付」這種繡有家紋的男性和式禮服,在祭壇前幾近「假鬼假怪」地依照約定成俗的複雜程序來完成這種儀式。而的屋系的盃儀式更是耐人尋味,雖然儀式手續大同小異,但是神明掛軸則是由右至左分別是「天照皇大神」、「神農皇帝」、「今上陛下」。
沒錯,就是那個大家都知道的神農皇帝。甚至還有寫成「神農黃帝」的。
天照皇大神對應於上述的「堅守日本傳統」;「今上陛下」則是代表對於「お上」,也就是由天皇所代表的公權力讓自身組織得以討生活的感謝;中間祭拜神農皇帝,則是因為的屋早期多以方便攜帶且高價的各種藥品作為主要商品,所以有嘗百草傳說的神農氏自然成了的屋們的崇拜對象。不過由於的屋也只是在民間活動的庶民而不是什麼知識分子,所以「黃帝」和「神農」這兩位不同的存在被混淆成同一人物的狀況,也算是一種文化輸入後的日本化現象了。
總之,這些讓人強烈連想到神前結婚和各種傳統藝能襲名式的儀式,除了建立組織或個人間的擬似血緣外,最大的目的還是在維持極道想給外界的「傳統父系美學」和某種程度的宗教性印象。藉由這些儀式,極道們建立出自己通達古事、敬天愛人又守禮嚴謹的形象。
儘管那大多只是存在於書籍或電影裏的幻想。

電影「新 仁義なき戦い/謀殺」中的極道儀式橋段© 東映。(翻攝自薰風第3期)
本篇收錄在薰風2017年 Vol.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