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就像一條河流,在這條百年的河流裏,這家店見證了西池袋戰後的興起,見證了台灣民主運動的海外奮鬥史,也見證了店裏那對曾經一起努力活著的男女。還有那位革命者炒大麵的身影。

池袋車站西口 © Kakidai
池袋車站——這個東京通往埼玉等通勤者城鎮的玄關在戰後急速發展,現在已經是東京都單日利用人數僅次於新宿的大站。但是池袋西口附近發展成今天的繁榮樣貌,其實是在戰後才開始的事。不過在我初次於日本長期生活的90年代末期,池袋西口早就是個巨大的歡樂街,而且還泛濫著以「池袋西口公園」為代表的青少年不良集團文化,同時裏社會的中國福建系朋友們也早就成為一股龐大的勢力。
但是就在熱鬧的池袋站西口不遠處,一間從看板到內裝都非常老學校風格的中華料理店,靜靜地存在於柏青哥、卡拉OK和居酒屋林立的站前一等地。這家中華料理的名字叫「新珍味」,招牌菜是「ターローメン」,也就是大滷麵,雖然有些日本人會以為那是「太郎麵」。

位於西池袋巷內的新珍味 © 宋濟達
料理店的創業者就是台灣的台獨傳奇史明,那位日本人筆下的「台灣傳說中的大物政治家」。
新珍味作為台灣獨立和左派運動的聖地,或許讀者們已經看過許多相關介紹了。這次我們來談談另一面,也就是史明的「珍味人生」與日本的戰後史。
很多人都知道史明是在完整的日本教育下養成的知識分子,而且他還是個出身富裕之家的阿哥,甚至連逃亡到日本,都是在他發現自己被特務盯上之後,馬上就從阿嬤床頭隨便抓了錢和金條就搭船偷渡出發。不過這位家裏床頭隨便都有金條可以抓的阿哥,在日本還是遇到了「床頭黃金盡」的現實。但是史明這位壯士當然沒有「無顏色」,反而這匹人中之龍勇敢面對現實的泥沼,開始在當時還是戰後黑市整治不久、還不十分熱鬧的池袋擺起了屋台,和革命伴侶一起賣起了小吃,一邊謀生一邊準備再次長出革命的升天翼。

1937年早稻田大學時期的史明
就結果論,屋台大成功。史明原本想賣台灣小吃,但是後來考慮到從台灣引揚回國的日本人最多一兩百萬人,但是從中國東北和滿洲回國的日本人卻多達一千萬人之譜(史明言),所以曾經參加過中共的史明放棄了炒米粉而賣起了水餃和大滷麵。其實戰前日本的中國經驗,也某種程度上影響了日本的飲食文化。就像新珍味的另一個招牌——餃子,同時也是日本栃木縣宇都宮市的特產。理由就是當時以宇都宮為駐地的陸軍第14師團後來被調往滿洲,再加上東北農民大量往滿洲這個新天地屯墾,所以戰後當這些農民、士兵帶著僅有的身家回來,面對早就被炸成荒地的故鄉,他們想起了過去在滿洲吃到的餃子,並以這種外來的麵食重振了自己的生活和地方的經濟。史明雖然不是戰敗的日本國民而是「三國人」身分——二戰中不是戰敗國日本國民,也不是戰勝國美國、中國國民,而是在戰前被日本合併的朝鮮人和台灣人——但是卻被迫偷渡尋求政治庇護,在面對生活的現實,他和宇都宮人作出一樣,或說更理智的選擇。兩年之後,屋台生意極佳的史明就在西池袋找了一家店面,新珍味正式開張。
當時的西池袋和繁華已久的池袋站東口幾乎像是兩個世界,這張攝於1954年,也就是新珍味開張當年的照片,可以看到所謂的商店街還強烈殘存著過去黑市地帶的氣息。史明在這裏開店,也成立了左派台獨的革命據點。而史明可以幾乎不顧慮金錢而專心著書、從事革命事業的原因,除了他天生名家子弟的性格之外,更重要的就是新珍味的營收實在好到嚇人。這個因為重劃而地坪縮到僅有11.5坪的五層樓建築,完整見證了池袋西口地區從「賊仔市」到今天炫目霓虹風景的發展歷程。而這間剛好在三角窗的餐館,在泡沫經濟時代甚至有人向史明出價九億要收購。

1954年的西池袋(出自「戦前~戦後のレトロ写真」)
但是浪漫的革命家當然沒有答應。新珍味在全盛時期生意好到讓親自站店的史明忙到連吃飯都沒有時間,得蹲在吧台後面的廚房空間裏扒飯。這位天生的革命家也曾經懷疑自己這樣的人生,認為自己是要作革命的人,怎麼在這裏「炒大麵」?但是同時也是個哲學者的史明馬上理解到這也是自己維持金錢收入、革命支出的方式,所以「寫書是革命,作運動是革命,炒大麵也是革命」。對許多台派朋友來說,新珍味可說是在日本的台獨聖地之一,但是一般日本人吃個中華料理哪會管你台獨不台獨,好不好吃才是重點。在這一點,新珍味是沒得打槍的。就算現在池袋北口附近其實早就成了中國人「大量發生」的半個中國城 ,要在東京,甚至全日本吃到這種有「牽羹」的正港大滷麵,就我所知也只有新珍味而已。「珍味」在日文裏的原意,其實是指「奇特的食材」,如明太子、鮭魚卵、鮒壽司等,所以許多日本人喜愛這家老店,可是也常講「店名叫珍味結果裏面賣的不是珍味」這種冷笑話。不過如果換個角度,只有在新珍味才吃得到的大滷麵,其實也算是池袋西口出產的珍味了。史明當時的人生選擇,的確巧妙地搭上了西池袋發展的列車,但是這個新興的繁華地區店舖更換也是有名的頻繁,所以如果沒有史明像作革命一樣堅持注重品質地炒大麵,這家店也難以存活將近60年,更不會為史明賺進無數他覺得不是很重要的金錢了。
錢不是很重要。真希望有一天我也能有說出這種話的格局和場面(笑)。
本篇完整內容,詳見薰風2018年 Vol.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