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野山©cotaro70s(翻攝自薰風第1期)

 

芬多精與薰香在涼爽的空氣中交融;忿怒明王的面龐在護摩火焰中閃現。這裡是標高八百公尺山間的宗教城市、漫畫或小說中退魔師的大本營,凝縮了歷史、文化、信仰與自然景觀的奇妙之地,聯合國所登錄的世界文化遺產——高野山。

 

高野山壇上伽藍©Xiaojun Deng(翻攝自薰風第1期)

 

嚴格來說,高野山並非單一的山峰的名稱,而是群峰的總稱,同時也作為寺院山號。其位置在和歌山縣北方、紀伊山地的一處山間盆地,周圍群山圍繞,其意象猶如八葉蓮臺。開創者弘法大師空海,西元七七四年出生於今四國香川縣,三十一歲那年做為留學僧隨遣唐使入唐求法,將自印度傳入唐朝的佛教密法傳衍回日本,建立了真言宗。高野山的開創,係大師中年之時,為建立禪修道場及培養人才,需要一遠離塵囂的山林之地,在種種吉祥徵兆及地形優勢下相中此地,於是奏請朝廷下賜,並以一己之力在此建立道場。最初規模,僅有壇上伽藍的數座殿宇,後來教團逐漸發展繁榮,許多僧侶聞風向化,紛紛在此結庵修行。發展至今,成為擁有上百座子院的聖山,由一山的主寺金剛峰寺所統掌,為真言密教的重鎮、高野山真言宗的總本山。山上有著兩大聖地,其一是主要殿宇與根本大塔所在的「壇上伽藍」;另一則為開山祖師弘法大師長眠的墓所「奧之院」。除此之外尚有諸多塔頭寺院分布其間。

 

要登高野山,必須先在橋本轉車,到極樂橋後改搭登山纜車。海拔高度從五百多公尺陡升到八百多公尺,之後才到高野山駅。接著續乘巴士在山間公路迂迴盤行,最先看到的宗教建築是「女人堂」,這就表示將進入高野山境內了。在過去,由於妨礙修行的理由,高野山有女性不得入山的禁制,因此在許多登山口都設有方便女性參拜的女人堂。由於明治維新後宗教戒規翻天覆地的改變,這項規定也隨之鬆綁。時至今日只留下此處,作為歷史的見證。

 

高野山大門©Travis(翻攝自薰風第1期)

 

高野山的正式入口,其實是在盆地西端的高大兩層樓門,是為「大門」,為一山寺院的總門。門外銜接通往山下的公路及自古以來稱為「高野山町石道」的其中一條登山古道。往東前進,民宅、寺院錯落,一派鄉間氣氛。前行不久,在經過左邊一排高大茂密的樹林後,一座新建的樓門矗立,這就是高野山的中門,亦即山上兩大聖地之一——壇上伽藍的入口。進入由四大天王守衛的中門,便可以看到一座單簷瓦頂、素木白牆的佛殿,這就是高野山的金堂,也正是漢地通稱的大雄寶殿,乃一山的總本堂,大型法會均在此舉行。

 

高野山僧侶©Szabolcs Arany(翻攝自薰風第1期)

 

金堂始建於開山時期,當初稱為講堂,可惜由於歷代雷火、災患頻仍而多次重建。現存金堂為一九三四年(昭和九年)以鋼筋水泥為主體所重建,本尊為秘佛「阿閦如來」(一說為藥師如來)。話說日本佛教有一個特色,許多歷史悠久的寺院,其主佛通常都秘奉於龕內,除了特定期間內一般不開放。對我們來說,看不到參拜對象或許會不適應,但轉個念來想,將注意力由外向內,在心中來觀想主佛形象而禮拜,反而更有崇高神秘的想像空間吧。

 

接下來映入眼簾的是金堂右前方的的六角形樓閣。下層原木色,上層白色,此處便是「六角經藏」。這裡供奉著皇后美福門院所奉獻,以金粉書寫在紺青紙上的大藏經。圍繞著基座有突出的把手,用力推能夠轉動,此即轉經輪,據信轉過一週即有轉讀大藏經一遍的功德。再往前走的話可以看到鳥居,這裡就是供奉高野山地主神「丹生明神」、「高野明神」等的「御社」及其拜殿山王院。傳說弘法大師在尋覓開山之地時,曾遇高野明神化為獵師協助引路,在登山途中也值遇丹生明神現身(一說為巫祝託宣)表明護持之意,故以之為守護神而勸請供奉。

 

過御社後往北,迎面而來即為西塔。西塔同樣始建於開山時期,現建築為一百七十多年前重建。此塔在開山計畫當中與根本大塔相對應,分別代表金剛界與胎藏界兩部曼荼羅,為真言密教的重要象徵。塔內主尊為五方佛,分別為「金剛界大日如來」與「胎藏界四佛」,這種組合法係用以表示金、胎不二的深旨。其中金剛界大日如來推估為草創時期流傳至今,是壇上伽藍群中最古的佛像。

 

高野山根本大塔©TripNotice.com(翻攝自薰風第1期)

 

沿斜坡而下,抬頭即可看到一座綠瓦紅柱的高聳建築,藍色晴空之下,給人極深的印象,這就是高野山的代表象徵——根本大塔。大塔與西塔的建築樣式,特稱為「多寶塔」,與印度的覆缽型塔及中國的樓閣式塔均有所不同,其特色在於結合了印度式的覆缽跟漢式的樓閣等要素,會合成為日本密教獨一無二的建築。塔內所供五方佛則為「胎藏界大日如來」及「金剛界四佛」,五佛坐像與柱間彩繪的金剛界十六大菩薩及四壁的傳承八大祖師,構成了華麗莊嚴的立體曼荼羅,參拜者可旋繞壇場一圈,抬頭仰望間,會有彷彿步入佛菩薩萬德莊嚴世界的感覺吧。

 

 

本篇完整內容,詳見薰風2017年 Vol.1

 

 

 

曾 友志

真言宗僧侶。二十歲開始買日文書,四十五歲才第一次踏上日本,印證書裡看過的古佛梵剎、唐宋遺風。目前為業餘翻譯及文史工作者,並努力鑽研真言宗當中。

Recent Posts